近日,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团队姚健博士在国际期刊《Microorganisms》(IF=4.926)发表题为“Effects of the Long-Term Continuous Cropping of Yongfeng Yam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Function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”的研究论文。
山药是江西省重要的食药两用优势作物,综合种植效益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。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和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,大多数山药田连年栽培,导致山药连作障碍严重,尤其山药线虫病问题突出,严重阻碍了山药产业的发展。文章就长期连作对山药根系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,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、AK和AP含量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。长期山药连作造成了土壤的酸化及AK和AP的积累,进而改变了山药根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,出现了山药根系有益细菌丰度降低及有害细菌丰度上升的现象,群落chemoheterotrophy和aerobic_chemoheterotrophy等主要功能降低以及nitrification和aerobic_nitrite_oxidation等功能上升的情况;并且其群落网络结构呈现出“简单-复杂-简单”的变化过程。该研究成果为后期的生态防控技术构建奠定了基础。
该研究得到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(20213BCJL22045)、江西省农业科研协同创新(JXXTCX202108)、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(20203BBF63032);银河总站手机版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专项(JXSNKYJCRC202206)等项目的支持。
近年来,团队先后研究了山药线虫病在全省的分布及田间发生动态,确定了田间线虫防治关键期、山药病原线虫的主要种类(发表相关论文1篇、会议论文摘要1篇),建立了山药线虫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定的方法(授权发明专利1项、发布地方标准2项),初步获得一批对线虫具有活性的生防菌株(授权发明专利1项)及单项防控技术措施(发表相关论文5篇、发布地方标准2项)。后期团队将继续围绕山药连作障碍、山药线虫病的发生生态机制以及防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。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mdpi.com/2076-2607/11/2/274